中喷墨网-喷墨社区

哈市价值420多万元传统贺卡投入零售市场

来源: 发布日期:2008-12-17 185
    于很多人来说,每逢新年,挑选自己心仪的贺年卡,再一笔一画的写下自己新年的祝福,然后装进信封、贴上邮票、投进邮筒,这曾经是最美好、最熟悉的生活片段之一。但随着通信、网络的发达,电子贺卡、短信逐渐成为更便捷、迅速的传递祝福的方式,传统新年贺卡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随着2009年的临近,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传统贺卡这种“老物件”来传递对未来的“新感觉”。

  市场火爆,传统贺卡销售猛增

记者日前从哈尔滨市邮政部门了解到,今年共有接近200种价值420多万元的传统贺卡投入零售市场。虽然距离本月下旬的销售高峰还有一段时间,但到目前为止已经售出大约一半的贺卡,预计本月底前所有零售贺卡将全部售罄。与哈尔滨市去年投入零售市场的传统贺卡只有近百种,总价值300万元左右的情况相比,今年的传统贺卡零售增幅明显。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南岗、道里多家邮政营业厅,发现购买新年贺卡的市民络绎不绝。在南岗邮局,记者看到不少市民围在销售贺卡的展台前认真挑选。据工作人员介绍,本月以来,购买新年贺卡的市民明显增多。由于不少贺卡都是一套多张,所以不少人一买就是10多套几十张,一些人干脆买完就在这写好直接寄走。

据了解,今年市场的贺卡种类繁多,带种子浇水后会发芽的植物型贺卡,有刺绣图案的刺绣艺术贺卡和一些异型卡都十分受欢迎。“神七飞天”、“纪念改革开放30年”等主题贺卡更是格外抢手,另外,由于今年所有邮政贺卡全部采用环保材料,贴有“绿色环保”标识,尤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记者在哈尔滨市多家批发市场走访中发现,由于这几年贺卡销售转淡,因此,在一些批发市场已经很难找到专门销售贺卡的摊位,多数都是和图书、文教等商品放在一起销售,无论是贺卡的种类还是数量都十分有限。因此,近来传统贺卡购买的热潮,让不少商家有些措手不及。

  见字如面,重拾久违的真挚

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正在购买新年贺卡的市民,他们年龄最大的64岁,年龄最小的14岁。其中,5位市民要将贺卡发给自己的亲戚,13位市民的贺卡寄给朋友,两位市民的贺卡要寄到国外的亲人手中。通过了解,记者发现,除了两位市民有每年寄贺卡的习惯外,其余的购买者都已经多年不买贺年卡了。虽然送贺卡的原因各不相同,但见字如面的真挚,是他们对传统贺卡的最深切感受。

在企业负责人力资源工作的李女士,购买了一套“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贺卡。她说:“这几年,我每到这个时候就会收到不少贺卡,多数都是客户、企业发来的,也有一些朋友的,但大多数祝词都是印刷好的,感觉有点像在看手机短信。但去年元旦,我一位老战友给我发来了一张红色的贺卡,她略带倾斜的字迹真是见字如面,让我湿了眼眶,虽然还是‘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这两句话,但感觉特别有情谊。所以,我决定今年自己挑几张贺年卡,亲笔写上祝愿,让大家感受到我的一片心意。”#p#副标题#e#

  光荣记忆,分享2008的辉煌

2008年,中国有太多的光荣与辉煌,以“奥运会”、“神七飞天”、“改革开放30周年”等为主题的新年贺卡尤其受到市民的欢迎。他们希望通过这些记录精彩瞬间和光荣时刻、历史的图片,与朋友回味这些难忘的经历,分享当中的美好回忆、憧憬美好的未来。

记者从市邮政局函件局直复营销中心了解到,以2008奥运会开幕式为主题的台历《盛世画卷》上市一个月销售一空,共15000套。为了能够买到这种台历,不少市民纷纷到邮局排队,最多的时候一个窗口排了几十人。

一套六张的“神七”系列贺卡也同样成为贺卡中的热点。徐先生买了三套“神七”贺卡,一套留给自己收藏,其余两套分别邮给远在美国的姐姐和女儿。“这是中国人载入史册的事件和时刻,是中国人的光荣。我希望远在国外的亲人能分享这份骄傲和自豪,我觉得这是最有意义的新年礼物。”

记者在网络上的一些论坛中也看到不少网友纷纷晒出了自己购买的传统贺卡,很多都与“奥运”、“残奥会”、“神七”有关。网友“今年夏天”对自己的“福娃”贺年卡情有独钟,他称:要把这几张贺年卡发给自己在做奥运会志愿者期间结识的好朋友,相信这段经历是他们一生难忘的回忆,希望今后还能有这样地美好经历。网友“自由翱翔”则用不同角度的多幅照片展示了自己购买的残奥会“红叶”贺卡。

 情感支持,传统贺卡的社会传递

对于很多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来说,关于新年贺卡的回忆应该十分深刻。精挑细选,在大大小小成片的贺卡中寻找最独特的、最合心意的那张。挑选的不单是图案还有贺卡上印好的温馨字句。再接着,就是开始绞尽脑汁在每张贺卡上写下自己原创的祝词。由于很多时候,要送的贺卡多达数十张,所以祝词如何不重复成为最大的难题。与其说是忙着送祝福,倒不如说是享受过程的幸福。采访中,大多数市民都津津乐道的回忆起多年前贺年卡带给自己的快乐。“虽然电子贺卡、短信也都是祝福,但总感觉那更像一种形式,而纸质贺卡更真诚,有感情。”

传统贺卡经历了从盛到衰的过程,如今又悄然回归。这引起了很多社会学者的兴趣,他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一些学者认为:“电子贺卡和手机短信的泛滥,越来越让人感到隔膜,无法再承载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人们在内心深处呼唤一种拉近距离,打破隔膜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传统贺卡无疑是最朴实、最经济、最平等的方式。”“传统贺卡的回归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人们对社会情感支持的渴望,特别是今年经历了一系列的悲喜之后,积聚的情感急需表达。而这种贺卡传递,打破了生活圈子小范围的界限,最大限度的、最大范围的表达着自己的情感,亲自书写本身就是一种对友谊、亲情的承诺和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