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中喷网 墨宸

全球首款Real Stripe RGB OLED像素设计的手机屏(5.65")
2025 年 11 月,TCL 华星全球显示生态大会上,一块凭借喷墨打印技术实现的 5.65 英寸印刷 OLED 屏幕,让行业看到了显示技术的全新可能。390PPI 的物理分辨率呈现出等效 490PPI 的精细画质,打破了 “喷墨技术无法适配小尺寸高精度显示” 的固有认知,而这份突破,源于 TCL 华星对喷墨打印技术长达十二年的专注攻坚。

核心突破:喷墨打印破解传统显示痛点
传统 OLED 依赖的蒸镀工艺,始终受限于材料浪费、成本高企、精度瓶颈三大难题。而 TCL 华星选择的喷墨打印技术,以 “精准喷印” 替代 “真空蒸镀”,从根源上重构了显示面板的生产逻辑。
喷墨打印无需金属掩膜板,通过类似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将发光材料直接喷印到基板指定区域,材料利用率从蒸镀的 20%-30% 飙升至 90% 以上,单屏原料成本降低近 40%。
生产过程无需真空环境,能耗大幅下降,其 G5.5 代试验产线年节电可达 3-4 亿度,环保优势远超传统工艺。
喷墨打印的柔性适配性更强,既能满足手机、智能手表的小尺寸高精度需求,也能覆盖笔记本、电视的大尺寸显示场景,打破了蒸镀工艺的尺寸局限。

技术攻坚:喷墨打印的 “微米级” 突破之路
喷墨打印技术的落地,核心要攻克 “精准控制” 与 “材料适配” 两大难关,而这正是 TCL 华星十二年深耕的关键方向。
喷嘴的微米级协同控制
喷墨打印的核心部件是七万两千个微米级喷嘴,要求所有喷嘴同步工作且偏差控制在微米级,这一难度堪比 “让七万两千支笔同时画出完美线条”。2024 年,TCL 华星自主研发的星智 X-Intelligence 3.0 AI 大模型实现突破,能实时捕捉并修正每个喷嘴的细微偏差,让喷印精度达到行业顶尖水平,彻底解决了喷墨技术的核心痛点。
喷印材料的配方革新
传统蒸镀材料无法直接用于喷墨打印,团队联合供应商耗时三年,将固体发光材料改良为流动性、稳定性达标的喷印墨水。这种定制化墨水不仅适配喷墨工艺,更让屏幕亮度和使用寿命提升 2-3 倍,同时构建起自主可控的材料供应链,摆脱了对外部核心材料的依赖。
良率的快速爬坡验证
2024 年,TCL 华星用 21.3 英寸医疗显示屏开展喷墨打印量产试验,仅四个月就将良率提升至 70%,验证了技术的工业化可行性。这一数据直接推动了 430 亿 G8.6 代印刷 OLED 产线的落地,标志着喷墨打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生产。

生态延伸:喷墨技术引领全场景显示革新
随着喷墨打印技术成熟,TCL 华星已构建起全尺寸、全场景的产品矩阵,让这项核心技术实现价值最大化。
小尺寸领域,2.56 英寸智能手表屏、5.65 英寸手机屏凭借喷墨打印的高精度优势,实现更高像素密度和更优显示效果。
中大屏领域,13.2 英寸平板屏、笔记本屏通过喷墨工艺实现分区分频显示,满足多任务处理场景需求,未来还将覆盖 75 英寸以上电视产品。
AI 与喷墨技术的深度融合更成为加分项。“Display for AI” 系统将大模型融入喷墨打印生产全流程,让新产品量产爬坡时间缩短 30%,同时搭建的星云、星舟、星域平台,向行业开放喷墨打印相关技术工具,推动整个产业的技术升级。

标准卡位:喷墨技术定义下一代显示规则
在喷墨打印技术领先的基础上,TCL 华星正通过标准制定巩固行业地位。联合好未来、联想发布的《视觉健康白皮书 2.0》,将喷墨打印带来的漫反射光技术、精准亮度控制等优势,转化为可测量、可复制的护眼标准。
其公开分享的三层扩散漫反射光技术,正是基于喷墨打印工艺的特性研发,能有效降低屏幕反光和蓝光危害。这意味着,未来行业要做高品质护眼屏,就绕不开喷墨打印相关的技术规范,TCL 华星借此掌握了下一代显示技术的话语权。
从 2013 年启动研发到 2025 年技术落地,TCL 华星用十二年时间证明,喷墨打印不仅是显示技术的备选方案,更能成为颠覆行业的核心力量。当其他企业还在蒸镀工艺上做参数优化时,TCL 华星已通过喷墨技术重构了显示产业的成本结构、产品形态和竞争规则,中国显示产业也借此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跨越。
★ 免责声明 ★
1、本文部分内容可能AI生成,仅为学习交流参考,对其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读者需自行筛选核实,对使用结果负责。
2、文中部分素材(包含但不限文字、数据、图片等)引自官方报道、行业报告及公开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关权利人所有。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方处理。
想了解更多喷墨资讯,请点击访问中喷网官网: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1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