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喷墨网-喷墨社区

兼容论战原装:利润向左 客户向右?

来源: 发布日期:2011-05-05 123
    兼容论战原装,一个强调成本,一个强调综合使用成本和环保。似乎双方的口水战一直就没有停息过。引起双方争论的焦点,除了大家强调的为用户服务之外,更多的还在于生存的利润空间。作为行业人,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很简单:一分钱一分货。

原装确实是贵,但不是贵的完全没有道理;兼容是便宜,但要看是什么牌子。原装耗材在打印品质、环保、健康上的确是有独到的地方,如果要达到这个水平,估计兼容耗材的售价也不会便宜到哪去,更多的便宜货都存在很多牺牲健康和牺牲输出质量的因素。

说到这些,我们不妨来看一看所谓的便宜的兼容耗材和所谓的高价原装耗材,在生产和技术上的差别。

兼容耗材:成本低,质量可比肩原装品质

首先我以墨盒为例。

作为一种实际存在的情况,兼容耗材厂商是积极赞同原装空墨盒灌装观点的,一方面他们声称回收灌装更环保,另外一方面,因为是回收灌装,所以可以保证打印的质量和精度。兼容耗材厂商的连续供墨系统和生产的墨盒,相当一部分都是以原装空墨盒作为输出介质。

这种说法存在很多漏洞,因为打印质量是根据输出硬件和墨水来决定的。即便采用的是原装的墨盒和打印机,但墨水一样会导致很多差别。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原装的墨水在颗粒的细致程度和表现力上,要优于目前国内的兼容耗材。这一点,从很多实际的测试中都可以证实。

就拿兼容热捧的连续供墨系统来说,连续供墨系统实际上就是将若干墨水瓶通过若干的导管与墨盒相连,并不断的向墨盒提供墨水以保证打印的持续进行。它的工作原理是将墨水瓶和墨盒通过导管连接后,墨水瓶可以持续不断的向墨盒灌装墨水,这样也就保证了打印工作的连续性。而通过连续供墨的原理介绍可以发现连续供墨的组成除了墨水瓶和导管之外,还需要有原装墨盒作为打印介质才能够发挥作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实际上连续供墨也是在墨盒缺少墨水后不断向墨盒灌装墨水来继续使用,所不同的是它已经从用户自行灌装升级到了一种厂商生产的系列产品。为了让用户能够安心使用,兼容耗材厂商列举了很多连续供墨的优点,其中主要的论据就是“墨盒填充墨水,可以无次数限制的反复填充。因为在原理上只要墨盒的喷嘴没有受到外伤或发生喷嘴堵塞现象,墨盒是可以反复填充的”;而且“墨盒寿命在经过长时间的测试之后发现只要墨水品质稳定,特性符合喷墨原理的严格要求,那么墨盒本身的寿命就会非常的长。”

但实际情况是,回收的墨盒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产品劳损,这大大提升了故障的发生率。同时墨水上,兼容耗材厂商在介绍自己的连续供墨的同时往往都会阐述自己使用的墨水是国外进口的墨水,但墨水颗粒对于喷头的适应性很难确定。因此从本质上说,兼容耗材确实是通过一些回收和灌装解决了一部分成本问题,但并不是实现了用户需要的低成本高质量的需求。

灌粉则更加挑战人的健康。虽然我从来没有进行灌装碳粉对于人体的影响测试,但在实际应用中,一些细节可以表现出原装和兼容的不同。比如兼容灌装绝大多数都是需要人为进行,而碳粉中还含有对人体影响很大的化学物质,对于健康有不利因素;又比如在打印环境中,旁边的绿色植物会出现一些变化,例如焦黄和早衰现象,但同样的环境更换为原装耗材就没有明显变化等。

所以,兼容耗材所谓的低成本高质量,只是理论,实际应用中,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过。

原装耗材:成本过高用户无力承受?

这个观点我不是太赞同,但也情有可原。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他们都严格按照厂商对于产品的报废定义时间来使用,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并不会因为厂商解释“该打印机两年报废”就真的会将其报废。只要能用,就一直用下去是当下的国情。自然,对于兼容耗材也一样:先看成本是不是便宜,哪怕就便宜一分钱,也不用贵的。

其实这种观点存在很多误区,首先我们就说成本。

耗材回收的过程中必须要清洗,同时需要经过严密的测试才能够进行灌装。且先不说中间流程的规范性,单就说这一系列流程的成本消耗就和再次生产一个新墨盒没有太多的成本差距,在兼容耗材普遍价格低于原装墨盒的情况下,低成本控制本身就是一个让兼容耗材厂商头疼的问题。所以,如果是正规的兼容耗材,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流程生产出来,并不会为用户节省太多成本,无论是购买成本,还是使用成本。

其次,在产品的使用维护上,兼容厂商还需要担负起售后的问题,毕竟你卖了产品,得了利润,需要解决用户的问题。但无论是售后布局还是在售后体系上,兼容厂商做的都还不够。比如更换配件和维修等,很难找到指定维修点,更多都是需要通过经销商作为中介,这中间的等候时间,用长来形容,好像都不是很贴切。很长,也许更好一点。

至于健康,我想兼容可能做的更差。我这么说不是说原装耗材厂商有多伟大,为了用户不惜多投入资金做健康测试,而是原装厂商的产品多,销售渠道覆盖全球,被要求的苛刻性就高,所以不得不做很多技术上的研发和测试。所以无论在应用便捷性还是健康上,原装都要好过兼容。

原装唯一做的不够好的,就是还是没有充分按照中国的国情来研发产品,不是说不努力,而是不够给力。比如用户就关注成本,为什么就不能设计一个和连供一样成本但用起来更简单的产品呢?说到这里,提及一下爱普生的大墨仓打印产品,测试成本已经达到了1分钱/张。只有当越来越多这样类似产品出现的时候,中国的用户才会买单,整个打印办公市场才会走向良性竞争。而不是仅仅只在兼容耗材、原装耗材那点市场占有率下,圈来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