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N style="FONT-SIZE: 12px"><FONT color=red>数码印刷经营前景展望</FONT>
[2 @; P" J' @& ~! x$ ]. k& f4 r% z/ M
印刷业发展至今,数码印刷已成大势所趋。对仍采用传统印刷模式经营的公司而言,转型似乎是唯一可走之路。然由传统跨越数码领域,又是否如想象般简单容易? , U/ Q) ?! j% {1 E! U" D& ]3 o
: X7 E( g. f( X' d转型因生意下跌 / k$ p% S! k% v' o
( {: e7 A Q0 y从事传统分色制版多年的宝华电子分色制版有限公司于去年开始转型数码印刷,董事总经理邓德解释,公司转型是由环境促成的。「当时转型主要是因为生意下跌。菲林输出的黄金时期是九五及九六年,但九七金融风暴后,此行已好景不再,好象我们的生意当时就下跌了百分之二十。再加上当时雇员出外自立门户,我们做Inkjet,他们又做Inkjet;我们做菲林,他们又跟着做菲林,这自然会影响我们的生意,生意流失,那就必须想办法补偿损失,所以我便转型数码印刷了。」 $ |* H' l' R- `' G2 C+ c/ `3 i
5 _: |! c' y+ U' j5 i邓先生的转型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当中误购机器的教训,至今仍历历在目。「九六年我们误购了一部价钱昂贵,纸张虚耗量大但生产质量低的数码印刷机。这部机器比市面上某种优质复印机的价钱要贵好几十倍,我们根本无法单靠这部机器跟同行竞争。但也因如此,我对数码印刷方面的认识更深,更了解经营数码印刷的诀窍。我认为经营数码印刷,选用的机器一定不能马虎,机器的纸张虚耗量一定不能太大。以我误购的机器为例,它是行滚筒的,还未正式印刷,已经虚耗二十多三十张纸,到真正可印时,印成品的质素又会有参差,我要从中挑选好的出来,而且要大量印刷时,它又无法负荷,这就大大影响我们的正常运作,令我们无法在市场上竞争了。」
6 d6 f4 N! W7 B. Z- g7 b8 o8 t4 y9 m% S, u6 O* k
「回想当时,假如我没花钱买这部机器,我可能会把钱投资在别的方面,情况可能会更好。所以经营数码印刷,购置机器是很重要的一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0 [! m; V/ O! t0 j' D
B( w" l; n( v2 G2 D I( y
柯式数码相辅相乘
( q6 E6 s( H! S0 t: g: j
6 `( y& \/ D8 j3 L总结过往经验,邓先生认为数码印刷机发展至今,由于技术尚未成熟,所以普遍仍存有问题。「要等一部完美的数码印刷机出现,起码要五、六年后。目前可做的,就是灵活应变,看看柯式印刷可以怎样跟数码印刷相互配合,以解决我们面对的问题。」
- R; n2 c2 t. Z: U$ C" d
) b7 M) D6 K- V2 W" U8 @9 P「柯式印刷已发展至成熟阶段,网线可以弄得很幼,例如二百网、三百网,甚至是水晶网等。数码印刷与柯式印刷是无法相比的,因为前者是一门新技术。我们现在虽然在银盐版方面很成功,可以做到一七五网,但我仍想做二百网,甚至是水晶网,假如水晶网不成功,我又可能会回头做CTP,即进可攻,退可守。如果你单单买一部数码印刷机回来,可能两年后它已没有价值了。我觉得,你总不能主观地认为自己可以做甚幺出来改变印刷机的质素,就光坐在那 甚幺都不想,甚幺都不做的。」 ; A- o- b) I+ U i* n. ?. |
# E% j. C1 O$ I; ]1 {+ h
环顾目前市场,数码印刷似乎尚未完全普及,邓先生认为,数码印刷是一种趋势,市场需求是推动数码印刷发展的原动力。「我们必须让客户认识,印刷是无需输出菲林的,才可更有效开拓数码印刷的发展空间,而这方面的工作,相信一些组织如「数码印艺网络」可以着手推行。」 & |) o6 U4 D4 K3 T
* z1 u+ o- m, r& Y, R k4 O- L转型乃为势所逼
. i9 D$ u( X+ o5 F( e. B3 I/ B7 _0 `( W4 j, ` m6 {
于一九六六年成立,首创大型四色打灯海报的标准陈氏集团有限公司是香港极少数成功将数码印刷及传统丝印融合为一的丝印公司。九九年底,标准的服务范围更扩至地铁柱身广告、墙身海报、电动扶梯横幅等。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绮嫚表示,公司转型数码印刷,其实是为势所逼的。「近年来同业只顾在价格上恶性竞争,假如我们不改变策略,开拓新市场,我们的竞争优势便会被削弱了。七八年底,有客户向我爸爸提议用丝印做某种尺寸的大海报,并说这种方式在外国已很流行。由于我们是做专色丝印的,而对方所说的却是四色海报,于是我爸爸便向做分色的朋友请教,边试边做,直至成功为止。后来我们才发现,客户说的那种尺寸当时根本还没有人能用四色丝印做到,我们原来被骗了,但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成功闯出一条新路。现在地铁所有大型广告的印刷,也是由我们负责的。」 ?" j+ ^: A2 g/ a0 }1 W, z
+ |6 H/ ?* z0 K标准陈氏今天的成功,是从过往失败经验中不断学习而得的。九五年底一段购买印刷机的经历,陈小姐至今依然记忆犹新。「当时市面上大部分印刷机的质素都不太好,印出来的网点很大,物料、油墨控制、软件等方面的技术又未能配合,不适合我们的市场使用。刚好那时一间供货商向我们推销一部它们号称速度快、可喷不同物料、成本低而且像素高的印刷机,所以我便立即购买了。但买了才知道供货商所说的与事实不符。当我用那部机器做横幅广告时,因没有相关机器接驳,我便改用车针的方法,怎料却断针。于是我便找行家帮我用红外线接驳,但接驳位的油墨却因受热而变色,结果我就甚幺也做不到,最后我唯有花钱找人接手这项工作,才可顺利完成。」
' S7 D" m& u; S. Q. l; F- g! L. a' E. d5 e, |/ k1 H* Q$ c6 J
错误估计市场
( r, l, \0 O9 f: Z3 R8 v) v
H: |+ g! ?! F- x「这次我付的学费也真昂贵,损失了约百多二百万。现在回头想,我觉得自己当时不应只看数码印刷机可以做到甚幺,而应看看这些功能是否切合丝印市场的需要。印刷机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你不应只听供货商说某部机器速度快价钱平就急着去买,你到底买来做甚幺?你自己真的有这方面的客户吗﹖还是我爸爸说得对:『不愁买,只愁卖。』,卖不出的制成品,你买机器来做又有何用?很多人的想法都跟我一样,以为买了一部先进的机器便能称霸市场,不愁没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