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喷墨论坛-喷墨技术应用-数码影像-数码印刷-数码印花
标题:
[转帖]警惕 揭露数码相机故障集中地
[打印本页]
作者:
卡儿
时间:
2004-12-3 21:28
标题:
[转帖]警惕 揭露数码相机故障集中地
<SPAN class=f14>
1 v- G2 Y; E" O, Q
<
> 数码相机目前还属“身贵价高”的消费类数码产品,“价高”自然是指它本身在市场上的定价,这里所说的“身贵”指它因本身的故障维修所需的花费。即便这样仍然不能阻止普通老百姓对它的喜爱,但我们总对其质量而心存余悸,更加担心出现故障后承担较高的维修费用。可能很多数码玩家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在使用比较频繁的情况下,一年左右时间内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忽大忽小的故障,这其中有些必定是频繁使用带来的人为故障,比如相机被摔后镜筒不能收回,由于用力过猛CF卡槽针脚被插断等等。往往更多时候,故障却是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发生的,例如A70关机时出现莫名其妙的E18错误,LCD出现条纹干扰导致黑屏等等。为了给众多消费者一个合理的解释,本文就抛砖引玉从数码相机的技术角度入手,来说明哪些部分最容易发生故障。</P>
7 H c/ {" _* n8 u1 t
<
><b>
art 1:电气部分</b></P>
1 ?: x3 j% u- V1 B# h* J7 Q6 P
<
><b>一、影像传感器的损耗</b></P>
/ F0 Q' k( g# C0 ~5 r
<
align=center><IMG height=335 src="http://digicam.yesky.com/imagesnew/digi/0411/23/li10.jpg" width=447></P>
7 i+ E6 P& S) i" b: y( S' S" Y
<P> 实际上对于CCD的老化问题也是平时数码爱好者在论坛上争论颇多,最让消费者感到不安的几个问题之一。首先提一下CCD本身的物理结构,它不过是一种在硅基板表面通过绝缘膜使大量独立的透明的光电二极管排列起来的简单固态电子器件。其核心部分布满了感光电极,比如300万像素的1/2.7英寸的CCD表面就有存在了320万左右个感光电极,其中包含关联成像的300万个有效像素及作信号传输用途的20多万个其他像素,它们两两之间的间距可想而知有多小。并且从开机迹?灰??胂嗷?糜诔??勒掌?酝庾刺?幕埃珻CD就始终处于带电的作动状态,这是因为在数码相机内部快门叶片是一直开放的,只有当我们按下快门释放开关的时候,快门叶片才张合一次然后又常开,也就是说光线会一直穿过快门被CCD感知,虽然此时CCD并未对摄取的光信号作任何处理,但它确实是长时间处于曝光状态。</P>
& ^! F) \) F! N9 D( o, _
<P align=center><IMG height=335 src="http://digicam.yesky.com/imagesnew/digi/0411/23/li11.jpg" width=447></P>
4 o% E* Y) N ~1 b0 H, [
<P> 理论上来说只要CCD在工作就存在内部的消耗,曝光时间越长且感知的光线强度越大,对CCD的消耗就越大,故从这方面看来广为流传的数码相机使用时间越长拍摄出的照片中的噪点越是明显的说法在理论上是成立的。感光时光信号被CCD摄取,并转换成电荷保存在电极下,也正是由于电极间距非常小,电极彼此间受到的光电磁干扰也对CCD的寿命构成了巨大的隐患,因此CCD内部便会出现感光电极的电气稳定性下降的情况,且电极下半部分蓄积电荷的能力也有所下降,进而造成画质噪点的增加和紫边现象(数据信息部分丢失导致色彩还原时出现紫边)的突出。</P>
; |; u y X' x# R" O3 F( L( `% 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335 src="http://digicam.yesky.com/imagesnew/digi/0411/23/li12.jpg" width=447></P>
7 q5 k* T# e; V1 I: M8 u# ?4 {
<P> 其实归根结底,最让我们担心的是CCD会不会在使用段时间后突然出现坏点,理论上来说是有这种可能的。一般情况下出现坏点就表明此块CCD将要寿终正寝了。当然这一灾难性故障也不会在一两年内出现,倒是有可能待你升级机器的时候还未见坏点出现。坏点的出现是因为CCD上感光电极的电气性能下降以至于电极不能感知光线强弱,此时CCD总处于带电的饱和状态或根本对光线不再敏感。正是如此我们看到的坏点大都为永远不亮或者永远两者的点,而且亮着的点多数是红色。通常厂商在修理坏点的方法都非常简单,说白了无非是使用工具软件修改相机中Flash-Rom里的软件信息,屏蔽坏点位置不让其参与成像与色彩还原,那么该点像素位置留下的空白就只能依靠其周围像素的信息插值生成。</SPAN>
( R$ z5 a! U2 b, a0 g
<SPAN class=f14> </P>
( n- [5 S; n% h& t4 o' N8 ~
<P> 数码相机目前还属“身贵价高”的消费类数码产品,“价高”自然是指它本身在市场上的定价,这里所说的“身贵”指它因本身的故障维修所需的花费。即便这样仍然不能阻止普通老百姓对它的喜爱,但我们总对其质量而心存余悸,更加担心出现故障后承担较高的维修费用。可能很多数码玩家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在使用比较频繁的情况下,一年左右时间内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忽大忽小的故障,这其中有些必定是频繁使用带来的人为故障,比如相机被摔后镜筒不能收回,由于用力过猛CF卡槽针脚被插断等等。往往更多时候,故障却是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发生的,例如A70关机时出现莫名其妙的E18错误,LCD出现条纹干扰导致黑屏等等。为了给众多消费者一个合理的解释,本文就抛砖引玉从数码相机的技术角度入手,来说明哪些部分最容易发生故障。</P>
: v5 q9 G# a8 V3 G" g
<P><b>Part 1:电气部分</b></P>
, p/ s+ t! Z1 @7 @" ]3 ^7 ? @4 D5 C6 K
<P><b>一、影像传感器的损耗</b></P>
! C) `6 i w6 |/ U4 ~
<P align=center><IMG height=335 src="http://digicam.yesky.com/imagesnew/digi/0411/23/li10.jpg" width=447></P>
7 z( o8 V9 Q6 K) Y2 `
<P> 实际上对于CCD的老化问题也是平时数码爱好者在论坛上争论颇多,最让消费者感到不安的几个问题之一。首先提一下CCD本身的物理结构,它不过是一种在硅基板表面通过绝缘膜使大量独立的透明的光电二极管排列起来的简单固态电子器件。其核心部分布满了感光电极,比如300万像素
作者:
州州
时间:
2004-12-4 21:24
我的绰号:凡是卡儿的帖子我就顶!
作者:
卡儿
时间:
2004-12-4 21:31
<
>倒.顶.再看到你用水法顶的话我就杀之~</P>
; {+ I+ \! y3 _! s: p1 f; _
<
>要顶也要顶的高明一些.别叫人说成水贴嘛~~
5 ^2 T/ [! ~* z6 F" X+ Y* [
</P>
作者:
bbk
时间:
2005-1-8 10:06
好贴,不顶都不行!
欢迎光临 中国喷墨论坛-喷墨技术应用-数码影像-数码印刷-数码印花 (http://www.inknet.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